Part I - 人工智慧的基礎說明

人工智慧:如何以電腦解決問題 https://www.inside.com.tw/2017/07/10/ai-history

人類自從發明電腦以來,便始終渴望著能讓電腦擁有類似人類的智慧。一提到人工智慧,很容易令人想到電影與科幻小說中常見會聊天、會煮飯,還會突然間想毀滅人類取而代之的機器人形象。

究竟什麼算作「智慧」?若電腦能針對我們的問題準確地作回答、或學會下棋和泡咖啡,如此就能確定電腦擁有智慧嗎?要怎麼確定它真正擁有意識、理解情感?

當年 AI 技術尚未真正發展起來,哲學家與人文學家已就這個問題做過許多廣泛的討論。 根據這個問題,美國哲學家約翰.瑟爾(John Searle)便提出了「強人工智慧」(Strong A.I.)和「弱人工智慧」(Weak A.I.)的分類,主張兩種應區別開來。

強人工智慧受到電影與科幻小說的影響,強調電腦將能擁有自覺意識、性格、情感、知覺、社交等人類的特徵。

另一方面,弱人工智慧主張機器只能模擬人類具有思維的行為表現,而不是真正懂得思考。他們認為機器僅能模擬人類,並不具意識、也不理解動作本身的意義。

簡單來說若有一隻鸚鵡被訓練到能回答人類所有的問題,並不代表鸚鵡本身瞭解問題本身與答案的意義。

在圖靈所提出的圖靈測試(Turing Test)中,如果一台機器與人類對話、而不被辨別出己方的機器身分時,便能宣稱該機器擁有智慧。

這可以算是人工智慧的一種檢測方式,然而強人工智慧擁護者可能會反駁──表現出「智慧」的行為不代表它真正擁有智慧、瞭解對話的意義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